双志并辉:崇祯版与嘉靖版的学术对话
明代《汀州府志》现存嘉靖、崇祯两个完整版本,嘉靖版《汀州府志》成书于1526年,由知府邵有道主修,以体例严谨、史料详实著称,其点校工作于2019年由涂秀虹、涂明谦团队完成,首次系统呈现明代中期汀州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风貌。
明崇祯版《汀州府志》编纂于1637年,时值明末内忧外患之际,知府唐世涵、笪继良先后主持修纂,其内容既承袭前志,又新增了自嘉靖至崇祯100年间的社会生活记录,其中包括农民起义、赋税改革带来的种种影响,成为研究明末地方治理的重要史料。
点校攻坚:七年打磨破解方志难题
明崇祯版《汀州府志》点校工作自2019年启动,工作颇为不易。工作的困难首先来自原书底本面貌,一方面,原书有的部分编刊粗略,其中还有清代乾隆以后增补的内容;另一方面,原书有多处缺页,还有的页面因时代久远而漫漶。为此,点校团队参考了《永乐大典》《临汀汇考》等大量文献校理此书。
与嘉靖本点校相比,此本更注重校勘与考证的结合。由于方志内容的地域性特征,在点校整理过程中,点校团队充分结合汀州文史地理之实际,充分利用汀州历史地图与山川地形图等资料,对于存疑的文献进行考证,对史料进行辨析,力图高质量完成此本之整理。
特色鲜明:稀缺性与学术价值的双重突破
现存《汀州府志》明清版本四部,崇祯本相对完整。目前国内仅见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此次出版不仅实现了该志的首次系统性整理,更通过高清印刷与数字化处理,使这一珍稀文献得以更广泛传播。本书采用简体字横排出版,正希望稀缺性文献能够为普通民众阅读使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学术层面,崇祯版与嘉靖版形成互补。相较于嘉靖版对明代中期社会的记录,崇祯版更聚焦明末动荡局势。例如,志中详细记载了汀州地区土地兼并、流民问题及“海寇”侵扰等史实,为研究明末闽粤赣边的社会动荡提供了一手资料。 此外,志中还收录了大量明代诗文、碑刻及地方人物传记,其中不乏已失传的文献,具有极高的文学与史料价值。
未来展望:构建方志研究新范式
作为汀州府志整理工程的阶段性成果,崇祯版与嘉靖版《汀州府志》的相继出版,标志着地方旧志整理从“抢救性?;ぁ弊颉跋低承哉碛肜谩薄K遣唤鑫Ы缣峁┝苏涔笫妨?,更以其独特的编纂特色与现代转化实践,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提供了范本。随着这部跨越四百年的文献重焕生机,汀州的历史记忆正以全新的方式融入当代社会,续写着汀州文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