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同城附近200元学生,大学生空降平台,100元5小时上门服务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光辉历程
“包包饭”三餐改两餐
2025-05-2911:09:16来源:《闽西红色故事100篇》作者:

1932 年底,刘少奇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汀州工人特别多,工会工作比较好。于是,刘少奇经常到汀州检查指导工作,因而对整个闽西的情况也就比较了解。1934 年 7 月,中共中央决定调他出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那时,国民党正组织百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实行残酷的经济封锁,已持续 8 个多月了。苏区的物资供应越来越困难, 粮食和盐特别紧缺。为了保证前线红军吃饱饭,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紧急动员,向苏区群众借 24 万担粮食以供应红军,同时号召后方军事机关和各级政府工作人员每月节约 3 升米支援前线。

刘少奇到达福建省委机关,经过几天了解情况后,首先响应每月节约 3 升米的号召,召开了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会议,阐明节约粮食支援红军的重大意义,建议省委机关食堂由吃大锅饭改吃包饭。随后,省委干部每人都买一个用席草编织的饭包,挂上一个写上名字的小竹牌,由炊事员统一放在锅里蒸,吃饭时,各自找自己的饭包,称为“包包饭”。在刘少奇和省委机关带动下,驻长汀的各军事机关、政府机关及人民团体,都统一吃起了“包包饭”,节约了大量粮食。

一天,刘少奇带着“包包饭”到离汀州50 华里的古城区检查借粮工作, 路上与一位推鸡公车的彭老汉结伴而行,一路有说有笑,打得火热。时到中午,便在路边店里休息,各自拿出“包包饭”,边吃边拉家常。刘少奇从彭老汉口中了解到:古城区借粮运动开展得很好,但是群众的粮食也不多,有些家庭确实没有粮食了。第三天,刘少奇回到了汀州。中午, 同志们来到饭厅吃饭。以往,刘少奇总和大家一起吃,有说有笑,可是这天却不见他来,起先大家还以为他有事先吃了,可一问炊事员才知道: 少奇为了多节省粮食,已改一天吃三餐为两餐。

消息一传开,同志们非常感动,纷纷改一天吃三餐为两餐。不仅推动了全省节约粮食、支援前线的工作,而且成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粉碎敌人“围剿”的强大动力。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