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至1934年,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和严酷的经济封锁,企图一方面以长期战争和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及物资,另一方面使红军和根据地人民陷于无衣穿、无盐吃、无钱用的困境。毛泽东前期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领导红军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上,到了1931年11月赣南会议,特别是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由于受到错误批判,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毛泽东的工作就转到苏维埃政府建设方面。
1932年10月上旬,毛泽东带着一个警卫班从宁都出发,经石城来到长汀,住在福音医院,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治病休养。在休养期间,他仍然以一半以上的时间紧张地进行社会调查工作,不但在休养所召开了多次调查会、座谈会、积极分子活动会,还深入到基层工会、商会、合作社、公营工厂、机关等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了解汀州市的政权、经济、地方武装等建设以及群众工作,听取群众对苏维埃政府的意见建议。
在调查中,毛泽东了解到汀州市苏维埃政府只强调扩大红军,不顾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后,对汀州市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干部及其官僚作风予以严厉的批评,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作风存在严重的问题,必须加以改正。他们首先从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粮食调剂局工作,开设汀州市红色米市场,?;ど倘说恼泵骋椎?,还组织砍柴队,发动群众煎制硝盐、熬制樟脑油等,从而缓和了群众吃盐和照明等困难。这样,汀州市群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生活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另外,对扩大红军、动员运输队各项工作也未放松。由于汀州市苏维埃政府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苏维埃政府的良好形象在人们心中逐步树立起来。
在红军斗笠厂调查工人的生产情况时,毛泽东指示工人想办法多生产斗笠,并提出了改进斗笠式样的意见。
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所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报告中,批评了汀州市苏维埃政府只管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对群众生活问题漠不关心的工作方法。能对汀州市苏维埃政府这些工作表现了如指掌,正是毛泽东在长汀休养时进行社会调查的结果。毛泽东在“二苏大”报告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苏维埃的群众”,“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盐问题,米问题,房子问题,衣问题,甚而至于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一切的问题”,从而辩证地将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正确地解决了改进工作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相互关系。